中小学生预防近视指南

发布时间:2024-05-06 10:00 | 来源:爱尔海得视眼科 | 浏览: 482

许多家长比较担心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孩子近视。究竟什么是近视?如何才能预防近视呢?这份防护指南送给各位老师、家长,帮助孩子保护好视力,做到健康用眼!


什么是近视?

近视是指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,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,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。近视是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主体,约占98%;而学生近视眼中,绝大部分是单纯性近视眼,约占97.8%,病理性近视眼仅占2.2%。而单纯性近视眼的形成,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不良的视觉环境及行为。


近视4个关键阶段.jpg


假性近视:可逆阶段

远视力下降只是一种现象,问题出在眼肌上,眼球的生物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(眼轴尚未异常增长)。


真性近视:不可逆阶段

眼肌的功能性问题已演变成了眼睛生物结构的改变(眼轴已异常增长) 。大数据研究结果表明:学生近视一旦产生,难以逆转,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,听之任之,近视度就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,而且在10~13岁时增长更快。


真假眼镜.png


如何预防近视

近视眼一旦产生,难以逆转,因此,不能只“治”不“防”,更不能“病急乱投医”,重视对孩子的视力健康管理,从“认识”近视到“走近”视力健康管理。


更新观念,战略前移

1. 生命周期的前移

即抓早抓小,为孩子建立《视力健康档案》,通过健康教育、监测预警、综合干预、动态管理维护好孩子的视力健康。

2. 防控环节的前移

从预防、治疗前移至预测、预警。

3. 预防意识的前移

不仅是关注视力不健康和亚健康的孩子,也应对视力健康的孩子采取措施,落实“早监测、早预警、早干预”让孩子安全、平稳渡过近视高发时期。


掌控眼屈光发育趋势

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眼屈光变化最快的一个阶段,规律是沿着“远视→正视→近视”的方向变化,呈不可逆走势。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孩子到12岁后才由远视眼发育成正视眼。孩子将来会不会发生近视?什么时候发生近视?近视后的增长速度如何?通过眼生物学监测可客观地反映眼发育状况。建议家长要每半年或一年带孩子进行监测。


了解眼生理功能状况

眼生理功能检测:就是针对双眼视功能进行的检测。通过眼生理功能检测和分析评估,对调节异常、集合功能异常、眼位异常等较为隐蔽性的视力健康问题做出判断,找出导致近视发生和发展的眼生理功能异常指标,为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。


真假近视.jpg


针对性进行综合干预管理

改善视觉环境 

1. 采光

书桌应放在室内采光最好的位置,白天学习时应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,注意避免光线直射在桌面上。

2. 照明

晚上学习时除台灯照明外,还应使用适当的背景辅助光源,以减少室内明暗差,使桌面局部光线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。台灯亦选用有灯罩台灯,灯泡距桌面40厘米左右,放置在左前方,避免右手写字时手影遮住光线,桌面平均照度值不低于300勒(克斯)。

3. 通风换气
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。避免室内积聚大量二氧化碳,使人感到头昏,头痛,增加视疲劳的症状。
4. 课桌椅
配置与孩子的身高相匹配课桌椅,避免孩子被动养成不良的阅读、书写习惯。


 改善视觉行为 

好习惯必须从小培养,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。

■ 养成正确的阅读、书写姿势;

■ 严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;

■ 多参加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运动;

■ 保证睡眠时间充足;

■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;

■ 坚持做好眼保健操;

■ 坚持定期进行视力健康三级监测。


 加强阳光锻炼与训练 

学校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,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,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,高中每周2课时,每天安排25-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。家长适当陪学生参加户外运动,增加学生在阳光下活动的概率。特别是乒乓球、羽毛球、放风筝等活动,既可锻炼身体,又能锻炼眼肌,有益于视力健康。


 科学采用光学干预,提供用眼保护 

主要是利用光学干预的方法来减轻孩子近距离持续用眼时的调节、集合负担,提供近距离用眼光学保护,消除近距离用眼过度导致近视发生和发展的诱因。另外,通过戴用角膜塑形镜、周边离焦镜来矫正视力,控制近视加深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,但要注意这些方法也有适应症和非适应症,不是人人适用。


用眼习惯.jpg


由于个体差异,想了解适合自身的治疗方案,请点击这里进行客服...

立即客服